第69章 《太平御览》选注(其一)
(因为北大和抖音合作的“识典古籍”我还没有用习惯,所以继续使用苏州图谱的“知识图谱”,以后可能会二者兼采。)
(前几天我说我要写的先咕一下。)
《四库全书》本《太平御览》:
“人事部二十一
美丈夫下美妇人上
…………
美妇人上
……
(《诗经》)又曰: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惟私。【惟,为。私,姐夫或妹夫。】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一段节选自《诗经·卫风》著名的《硕人》一篇(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节选前面说庄姜身材高挑的一段),写春秋著名美人庄姜(卫侯正妻齐国姜氏,“齐侯之子”、“东宫之妹”是说她是齐侯的亲女儿、齐国世子【太子】的(同母)亲妹妹。后来这任卫侯谥号“庄”,夫人于是被尊称“庄姜”)的美貌。可惜的是,齐强卫弱,差距太大,卫庄公(卫前庄公)于是娶庄姜以亲近齐国,但在这场不太门当户对(论爵位倒是门当户对)的婚姻中,却不敢和美人庄姜发生关系,怕育有子嗣、继承君位后,卫国彻底沦为齐国附庸。(以上是学者给出的诸多说法的一种。)或许这也是一种因祸得福,因为春秋时期的女子婚龄往往过早,越是贵族、越漂亮越早,所以往往“红颜薄命”,很多美人早逝(不一定早衰,但很可能早逝),而庄姜则因此而长寿。(以上是我个人猜想。)《史记》记载:“庄公五年,取齐女为夫人,好而无子。又取陈女为夫人,生子,蚤【早】死。陈女女弟【“女弟”乃“妹妹”的书面语】亦幸於庄公,而生子完。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立为太子。”陈国嫁给卫庄公的两位公主、姐妹花都在生子后早逝,卫庄公于是让庄姜收养其中妹妹的儿子完,并将完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卫桓公。卫庄公死后,庄姜又活了很久。到了战国末年,卫国这个小国终究还是因为婚姻和其他问题而亡了国:魏国杀死了当时的卫侯卫怀君,灭卫,立他的弟弟、魏国女婿卫元君为傀儡卫君安抚人心。后来秦国夺取卫地,改立卫君角为君。秦始皇称帝后,卫国仍然是“国中之国”,不过仅存野王城一城以祭祀先祖。秦二世即位,卫君角终于结束了他的傀儡国君生涯,被废为庶人。(因为卫国已亡,所以他们三个都没有谥号。)
“……
(《左传》)又曰:卫侯自城上见巳氏【当为“己氏”】之妻发美,使秃之以为吕姜髰【即“剃”】。”
卫后庄公从城墙/城楼上看到己氏妻子头发漂亮,派人剃下来作为自己夫人吕姜的假发。后来卫后庄公落难,逃命逃进了己氏家里,许诺将身上国君才能享用的上好玉璧送给己氏,只求保命。结果己氏说,你猜猜把你杀了,这玉璧会去哪里?于是杀了他。(估计是卫后庄公贪图己氏妻子美色,但忌惮己氏势力,所以才说只喜欢她的头发,要过来摸一摸闻一闻什么的。)
“……
《国语》曰:恭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于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燦【即“灿”】。今以美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康公弗献。一年,王灭密。”
周恭王在泾水流域游猎,密康公跟从在身边。(泾水流域)有三个同姓女子(很多学者认为是“同姓女子”,但我觉得未必同姓)来投奔密康公。【人长得帅?】他母亲劝他:【孩子,你把握不住,】一定要献给周恭王。三个女子,数量不少了,又都这么漂亮,你的造化、德行消受得了?密康公终究还是没有把持住,没有献给周恭王。不到一年之后,周恭王就找借口灭了密国。(周恭王:人长得帅了不起?哼哼,睁开眼看看谁才是老大。)
“……
《史记》曰:纣囚西伯,而闳夭之徒以有莘氏美女献纣,纣大悦,乃放西伯。”
周代之前有两个有莘氏方国,一个是己(妀)姓有侁氏(有莘氏),和商王室有世代姻亲关系,比如商汤的两个正妃之一、为他生下长子太丁的就是有侁氏之女;另一个是姒姓有莘氏,则是周王室的世代姻亲,比如周文王正妻【正妃】太姒。(传说两个有莘氏都是夏禹后代,也有人认为后者属于碰瓷。)这里应该是后一个有莘氏,毕竟前一个有莘氏和商王室关系那么近,需要你插手?这个女子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因为出身于姒姓有莘氏,有的书称她为莘姒。有的书说莘姒是妲己的亲戚,似乎是将姒姓有莘氏误当作己姓有侁氏(有莘氏),所以以为莘姒和己姓有苏氏的妲己有亲戚关系。【顺便订正一个错误,以前我在一篇拙作里猜想妲己可能是帝辛(纣王)最后一次征讨东夷时带回来的,可能不是妃子而是祭祀用的牺牲。但查了一下,并没有文献支持我的猜想,还有书记载妲己在帝辛即位第二年(或第九年)就进宫当了帝辛的正妃,所以我应该是猜错了。】(另外,有文献记载,周国还给帝辛进献了许多“玉女”。有学者说,玉是贵重且象征祭祀的,所以这里“玉女”很可能就是巫女。)
那么莘姒在帝辛的后宫里没有亲戚吗?还是可能有的,因为有学者(真的不是我)提出了这么一个猜想:
帝辛囚禁周文王姬昌后,认为周国光是献上妻族姒姓有莘氏的女子来表忠心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姬昌长子、接替他当代理西伯的伯邑考亲自带着自己女儿(或者是姬昌小女儿、自己妹妹)来朝歌。结果帝辛直接把伯邑考施以醢刑(剁成肉酱),还逼伯邑考的父亲和弟弟们吃下以表忠心。后世忌讳此事,于是多有隐晦,比如将事中人物改用别名,比如传说伯邑考女儿一进宫就被处死了,没有侍奉杀父仇人,于是留下了这些记载:后世就纣之身,杀三无辜,为炮为烙,杀梅之女【持此说的人认为“梅”通“某”,即代理西伯伯邑考】,为桊梏三百。殷邦之君子,无小大,无远迩,见纣若大山将具崩,方走去之,惧不死刑,以及于厥身,邦乃遂亡。(《清华简》,少见的记载此女为梅伯之女的文献。)鬼侯【伯邑考】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战国策·赵策三》,只写醢鬼侯,没写是否杀掉了此女子。)梅伯【某伯,西伯姬昌】、鬼侯【伯邑考】,皆纣之诸侯也。梅伯说鬼侯之女美,令纣取之。纣听妲己之谮曰,以为不好,故醢梅伯,脯鬼侯。(《吕氏春秋·行论篇》高诱注。按这个说法,姬昌和伯邑考都死了,民间传说和其他文献说姬昌活着回了周国,可能是“美好的幻想”。同样没写帝辛是否杀掉了此女子。)刑鬼侯【伯邑考】之女而取其环,截涉者胫而视其髓,杀梅伯【也指伯邑考】而遗文王其醢,不适也。(《吕氏春秋·过理篇》,写了此女遇害,但也提供了帝辛让周文王吃“梅伯肉”的故事细节,与一些文献及民间传说中帝辛让周文王吃“伯邑考肉”的细节对应。)九侯【当时“九”与“鬼”音近相通】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史记》)
这个女子也没有流传下来名字,一般称为鬼侯女、九侯女、梅伯女,后世小说家强名之为“鬼芈”。她真的一进宫就被帝辛处死了吗?未必:
“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诸侯,诸侯毕拜。遂揖之。商庶百姓咸俟于郊。群宾佥进曰:上天降休。再拜稽首。武王答拜,先入适王【帝辛】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悬】诸太白。乃适二女之所,既缢,王又射之三发,乃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县诸小白。乃出场于厥军。(《逸周书》)”
“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髃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史记》)”
帝辛见于记载的有名字(或者说是“专有名词”)的后妃就妲己、莘姒、鬼侯女三人。如果说鬼侯女早死的话,那么这里被逼自杀的应该是妲己和莘姒。但有人说妲己是正妃,这里却是“嬖妾二女”(《逸周书》则直呼“二女”,似乎默认周人都知道是哪两个女子),所以不可能是妲己。所以,真相应该是“鬼侯女”没有早死,并且她的真实身份是伯邑考之女,在牧野之战后和莘姒一起被周武王姬发逼死了。学者猜想,仅供参考。
姬发逼死莘姒、鬼侯女,或许除了作为洗刷耻辱的标志,也有“鬼神”上的考虑——为帝辛“镇魂”,免得他死后作祟。《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暴君楚灵王众叛亲离后,申亥念在其曾有恩于先父而收留了他。不久,楚灵王在申亥家里上吊自杀,申亥竟杀了自己两个女儿为他殉葬。我想此举除了出于所谓报恩、忠义,也是出于迷信鬼神,怕楚灵王王者之躯孤独而死,以后恶鬼在自己家族身上作祟。
有点长了,下一篇还是简洁一点更好。至于下一篇是不是续此篇的“其二”,看我心情吧。
2023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