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明星 梦幻香江(调教香江)(六改精修加料版)

第800章 报界换天

  金庸很快就看到了何超琼的大手笔,应该说全香港市民都看到了。

  当年黄玉郎买下《天天日报》,一度将这份报纸的销量提升到全港第三。

  不过在卖给康剑飞之后,由于受一系列的内部整合和人员流动的影响,《天天日报》的销量已经落到第五,每期销量勉强超过10万份。

  而销量排在《天天日报》前面的四家报纸,分别是:东方日报、明报、成报和星岛日报。

  就在今年上半年,何超琼在将东方出版社理顺以后,又被康剑飞调去主管《天天日报》。

  仅仅用一个月半的时间,何超琼就将报社管理层换了三分之二,接着就是对《天天日报》本身进行换血似的大改革。

  八月底的某天,全港市民都注意到一份配图精美、排版清新的报纸。

  “这是新版的《天天日报》?”

  “好赞嘢,头版居然没广告。”

  “排版看起来也很清爽,一点都不觉得乱。”

  “而且所有的版面都是全彩的。”

  “全份全彩的报纸很贵吧,多少钱一份?”

  “不贵,还是原价3块钱。”

  “……”

  这些都只是香港市民对新版《天天日报》的第一印象,如果自己观察,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新闻标题口语化等等。

  当康剑飞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看到香港报纸时,就注意到此时的香港报纸的不同。

  所有的港报,头版如此重要的版面,居然大部分都是广告,而且基本是昂贵的地产广告,最多只有重要消息的导读属于新闻。

  其次,香港所有的报纸,只有副刊或者风月版、广告版属于彩印,其他版面都是黑白的。

  排版、配图这些,也都死板古董,给人的阅读体验非常之差,包括销量最高的《明报》和《东方日报》都是如此。

  康剑飞买下几份报纸之后,就一直想要进行报纸改革,但却抽不出时间专注此事。直到前段时间,他才跟何超琼好好地聊了一下改版的事情。

  何超琼接掌《天天日报》后,不仅将管理层换血,就连报纸的版面编辑、美术编辑都换了一茬,还特地从法国《世界报》请来一位资深人士担任《天天日报》总编辑。

  星岛报业大楼。

  胡仙把报社的高层都叫来开会,而每一位与会人员的面前,都摆着一份今天的《天天日报》。

  “大家对《天天日报》的改版怎么看?”胡仙问。

  《星岛日报》副总编说:“非常漂亮的报纸,对年轻人有一定吸引力,不过全彩印刷成本太高,而且取消头版广告也大大降低了报纸的收入。这种改版不足取。”

  “我大致同意张副总的看法,不过《天天日报》的版面我们可以学一学。”另一位说道。

  “我不同意改动现有排版,”突然有人拿起《天天日报》,反驳说,“你们看这份报纸,虽然它的排版看起来清新脱俗,但这却是牺牲内容刊载量来完成的。同样内容的新闻,传统排版只需要一个版面就可以刊载,而用《天天日报》这种排版,至少需要一个半版面。这无疑增加了成本,更何况,这多出的半个版面,我们用来刊广告多好?读者看的是新闻,又不是看的版面是否漂亮!”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天天日报》的改版看起来出色,但无论是全份彩印、取消头版广告、精心排版配图……

  这些改革措施都会增加成本、减少收入,是一次彻头彻尾失败的报纸改版。

  有人在会议上笃定地预测道:“我估计,《天天日报》一个月都撑不下去,要么改回原来的样子,要么提高报纸售价。”

  看着手下人对《天天日报》的嘲笑,胡仙心里总感觉不妥,她隐隐然觉得这次《天天日报》的改版,会在香港报界掀起大风浪。

  此时此刻,不仅是星岛报业在关注《天天日报》的改版,香港绝大部分的业内人士,都注意到了新版的《天天日报》。

  没办法不关注啊!

  一个报亭几十上百种报纸,买报的人一眼就能从种类繁多的报刊中发现头版全彩配图无广告的《天天日报》,就如同在一堆矮穷挫里看到个高富帅,简直可以用鹤立鸡群来形容。

  但却没人认为《天天日报》的改革能成功,他们的看法与星岛报业的管理层一样,增加成本、减少收入的改版得不偿失。

  所有人都等着看《天天日报》的笑话。

  一个靠拍电影起家的幕后老板,一个年纪轻轻毫无经验的女社长,一个从法国请来不知香港行情的总编。这怎么看都是一个注定失败的组合!

  而事实呢?

  ……

  《天天日报》本就是在年轻读者中销量前三的报纸,甚至是超过了《明报》(《明报》主要读者群是中产阶级)。

  如今改版之后,清新的版面更加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至少看起来就比其他报纸更加时尚大方。

  而上了年纪的读者,喜欢上《天天日报》的理由则很简单,因为它的排版比其他报纸更便于阅读,不怕老眼昏花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看错了行。

  “快催一下印刷厂,加印的5000份已经卖完了。”

  “经理,外面又在催货了,看样子加印8000份都不够!”

  “稳妥起见,今天最后再加印5000份,再催都不印了。”

  “……”

  东方传媒集团的销售部简直就成了菜市场,从上午开始就嘈杂不堪,好些员工连中午饭都没时间吃。

  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是没有固定看报习惯的,往往是走到报纸销售点,凭心情选则一份报纸购买。

  而今天,这种人中十个有九个都选择买《天天日报》,因为这份报纸的版面设计和彩色印刷太抢眼了,而且头版的大标题、大图片导读远比那些刊广告的报纸更能激起读者的购买和阅读欲望。

  何超琼对报纸改版后的销量预测还是很保守的,只让印刷厂比平时多印了一万份,结果11万5千份《天天日报》没到中午就销售一空。

  为了不打断自身的经营秩序,《天天日报》只选择了加印三次共1万8千份,改版第一日13万3千份报纸全部售罄。

  改版第二日,《天天日报》的印刷量提高到15万份,依旧全部卖完。

  每天逐步提高印刷数量,一个星期过后,《天天日报》的销量连续超过《星岛日报》、《成报》和《明报》,以19万份的恐怖销量与《东方日报》打成平手。

  香港的众多资深报业人士,被《天天日报》的销量奇迹搞蒙了,这他妈也可以?

  其实,《天天日报》的改革,就是另一个时空黎智英创办《苹果日报》后玩的那一套。

  只不过黎智英那厮更狠,市面上报纸均价5块钱一张,他直接将《苹果日报》定价2元还送一个苹果,招来无数报界同行的嫉恨。

  《苹果日报》的一系列改革,直接使得香港原有的报界秩序崩溃,死守老路不改革的报纸一家家倒闭,包括办报历史悠久的《华侨日报》、《快报》、《香港联合报》等报纸,都在《苹果日报》攻势下先后结业。

  而生存下来的香港报纸,甚至包括《明报》、《大公报》等报纸在内,或多或少都模仿了《苹果日报》的改革以适应竞争,香港业界将这种变化和改革统称为“苹果化”。

  《天天日报》虽然没有如同另一时空《苹果日报》那般降低售价,但仍然无比地强势,其他报纸或多或少都感到自己的销量在降低,因为读者被《天天日报》抢走了!

  直到此时,香港其他报社的人还在按兵不动,他们期待着《天天日报》承受不了亏损而自己完蛋!

  没错,《天天日报》虽然销量惊人,但高额的成本以及取消头版广告的行为,使得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不过,何超琼很快就有新动作了,所有想在《天天日报》打广告的商家,都收到了广告费涨价的通知——《天天日报》增加的成本,最后还是转嫁到了广告客户的身上。

  一家报纸销量剧增,广告费增长是肯定的。

  其实在《天天日报》销量超过16万份以后,其广告收入就足以收回成本了,但随后《天天日报》的广告费还在涨价。

  没办法,想要实现报纸的高额盈利,广告费就必须猛涨价!

  超过八成的广告客户对此强烈抗议,近半的客户直接取消广告单子,以此要挟《天天日报》的广告费降回原价位。

  何超琼的回应是:不予理会!

  因为现如今《天天日报》的销量都快超过《东方日报》了,根本不愁没有广告客户,每天报社广告部的电话根本就没停过。

  最终,广告客商们不得不接受现实,乖乖地把钱掏出来。

  半年之内,《东方日报》、《成报》和《星岛日报》先后改版,而《明报》也取消了头版广告并增加彩页。

  《天天日报》掀起的改革风潮,一直在香港持续了数年之久。

  当读者习惯了全份彩印、排版精美的报纸后,那些阅读体验差的传统报纸已经没有了生存土壤,要么跟着改革,要么关门大吉,无一例外。

  此时此刻,已经没有人敢再轻视何超琼这个千金小姐了。

  因为《天天日报》的改革是在她的主持下进行的,所以外界都将改革的全部功劳安在她身上,还被好事者尊称为“新一代的报业女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康剑飞现在只想让金庸看到何超琼的能力,然后让何超琼去跟金庸谈收购《明报》的事情,他这个所谓的左派人士自始至终都要置身事外。

  而金庸,这时也正拿着《天天日报》在感慨:不能小觑任何人啊,赌王千金好手段,香港报界改革势在必行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