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1995年的开篇漫谈
港片票房的低迷,原因极其复杂,造成恶性循环后解都解不开。
咱们不去谈台资和台湾市场这种外部因素,盗版泛滥也是个很重要原因。
如今VCD早就普及,盗版电影的制作成本低得让人发指,不但充斥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就连内地沿海都蔓延开来。
除了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普通小片子,香港市民已经没多少兴趣走进电影院了。
减产,这是东方梦工厂的策略。
公司在1992年的时候,产片量达到惊人的31部。而在1996年,梦工厂只打算制作16部电影,上下误差不超过2部。
康剑飞下了死命令,必须严格控制创作流程,一切以影片质量为重,粗制滥造的片子绝对没机会上大荧幕。
与此同时,东方院线公司也在消减规模,旗下电影院只剩下12家,都在比较黄金的地段。
至于边边角角的地区,直接扔给别家的影院上映,或分账、或卖断,反正酌情考虑。
跟东方梦工厂的减产计划相反,刚刚上市成功的嘉禾,却在狂飙突进的扩大产片量。
在另一个时空,嘉禾在1994年只出品了28部电影。
而在上市之后的1995年,其参与投资或自己制作的影片多达66部,产片量翻了一倍有余。
这种情况跟嘉禾的发展策略有关,只有不断地拍片、映片造势,股民才能对嘉禾抱有信心,方便嘉禾在股市圈钱,再拿钱去投资地产等行业。
1995年的嘉禾已经变了味道,它不再是纯粹的电影公司,它首先是一家风风光光的上市企业。
在康剑飞看来,邹文怀等人已经疯了。像他们那种搞法,在港片市场萎缩的时候年产电影66部,绝对属于不要命的自杀行为。
但邹文怀真的傻吗?
未必!
首先他可以靠股市圈钱,再拿这些钱去投资其他产业。
至于更阴暗的臆测,这些人估计已经对港片绝望了。打算在港片彻底死去之前,在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之前,狠狠地捞上一票!
等到97以后,嘉禾将会成为一家债务缠身的烂公司,但其股东绝对个个是有钱人,因为他们都已经吃饱了。
唉,世道变了啊。
如果香港电影人没有自暴自弃的97末日心态,如果港英政府能成立电影局规范市场,港片绝对不可能没落得那么快。
完全把责任推给好莱坞大片入侵,推给台湾、东南亚市场萎缩,那都是自欺欺人的表现,打铁还得自身硬才行。
你自己都在乱搞,还怨别人不给面子?
康剑飞懒得去管别人的破事,他只想好好的把东方娱乐集团经营下去。
谁说95年后港片会彻底死掉?坚持良心制作的银河映像,不是到2000年以后还很风光吗?因为人家拍的片子能看,不是在瞎搞胡搞。
香港的电影市场摆在那里,进口的好莱坞片可以热卖,为什么本土电影就不行?
只不过,东方梦工厂以后只能走精品路线,大量裁员是肯定的,因为养不起那么多人。
整体的电影制作环境肯定恶劣,后备电影人才也必将凋零,康剑飞唯一能做的就是保留种子,避免出现电影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1995年的开局,成龙是香港电影圈最风光的人,嘉禾的股东们也捞得钵满盆满,在福临门酒家为《红番区》大摆庆功宴。
这些都是表面风光,就跟香港的经济一样。
英国佬们就要快告别香港了,他们去年在股市收割了一波,搞得无数香港股民破产。
今年还会继续玩花样,上半年香港股市反复的上升,吸引一波股民入市后马上收割。
接着再跌、再升,在无数次轮回中把香港股市彻底玩坏,等到下半年的时候,已经没有傻子再投资股票了。
以至于到了1996年,香港股市还萎靡不振。
眼看着1997年稍微有点恢复,索罗斯等国际大鳄又来搞风搞雨,当真是群魔乱舞的一片乱世景象。
1995年显然是个多事之秋。
元旦后不久,日本就发生7.2级强烈地震,当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因抢劫运钞车蹲监牢的张子强,也会在这一年被放出来,而且还拿到警方的800万港币赔偿,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大坏蛋。
成龙的《红番区》刚刚下映,大陆那边就爆发了327国债事件,1995年2月23日被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有个叫陈万宁的期货交易员,年龄刚满20岁,他的交易席位在这天亏损了7000多万,他自己的300万资产也荡然无存。
10年后,这个交易员写出剧本《武林外传》,华丽的完成了事业转型。
闲话休提,咱们回到香港这边。
成龙在摆庆功宴的时候,康剑飞却不见了。他亲自带队前往印度,跟徐克一起考察拍摄地点,顺便跟当地政府和土豪们打好关系。
狗仔们拍不到康剑飞的八卦新闻,只要去拍他的女人们。
最近关之琳和李嘉欣又在撕逼,起因似乎是关之琳的钻戒更大只,被媒体报道后李嘉欣很不爽,专门找国外的珠宝公司订做了一个。
这些报道不足为奇,香港市民都麻木了。
等康剑飞再次回到香港时,春节都已经过去了,金像奖提名名单顺利出炉,香港导演协会的春茗也如期举行。
康剑飞顺利卸任会长职务,新任会长是尔冬升。
与此同时,内地影片《风声》悄然在香港上映,而康剑飞也公布了自己的新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