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皇朝的另一本秘史

第17章

皇朝的另一本秘史 subzeropoint 11429 2024-08-30 02:12

  夏纪六百一十三年腊月最后一天。

  待二更天的梆子声响起王嗣璁就满虚十岁了,就会迎来人生中的重要一天。

  虚岁的计算方法和实岁不同,出娘胎时就是一岁,只要过了大年初一就增一岁,所以呀,就会出现年三十出生的孩子就过了一夜就两岁的情况,好在王嗣璁生于正月初一,虚岁也好实岁也罢,单纯的加减一就好了,这也是大宇宙意志为了方便他计算年份的给予,他前世生于公元1978年的2月7日,这天正是戊午年的正月初一,诡异的是这辈子的生辰八字也是戊午年甲寅月庚子日,和上辈子一样,

  封建时代讲究男过虚女过实,虚十岁对于王家三服内的男性子弟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定国公王家的规矩就是满虚十岁的三服亲以内的男丁都会在宗族祠堂里得到自己的名字,并录入族谱,明天起王嗣璁就有自己的名字了,不会再被人用行序称为大郎了。

  不将新生儿立刻纳入族谱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农业时代的医学水平非常低下,医生们并不明白消毒之类的概念,这就导致儿童的夭折率极高,清朝是王嗣璁上辈子最后一个帝制封建王朝,因为时间距离最近所以资料也是最翔实,从顺治朝开始历位清朝皇帝的子嗣都有详细的记录,顺治帝有十四个子女,九个没有活到十岁;康熙帝有四十个子女,二十五个没有活到十岁;雍正帝和他爷爷一样,也是十四个子女,同样是九个没有超过十岁就夭亡,乾隆帝二女加起来有二十七个,其中十二个孩子没有活到十岁;嘉庆帝十四个子女,八个孩子没有活到十岁;道光有十六个子女,七个子女没有活到十岁;至于同治、光绪与末帝宣统,连子嗣都没有留下一个。

  这个异时空炎黄大地也是如此,夏武明的父亲夏熹宗和王贞儿一共生了七个孩子,三男四女,但活过二十岁的就只有夏武明一人,他妈七十露头就挂掉和多次白发人送黑发人有着莫大的关系,都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都是喝着她的奶长大的,哪一个死掉都会让她撕心裂肺的痛楚。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即便是享受全国最好医疗条件的天潢贵胄,十岁也是一道生死槛,夭折率超过了一半,至于普通人家就更惨了,大户人家在孩子出生后的前几年既不给起名字也不纳入族谱就是这个原因,太容易夭折了,除非有家业要马上继承,一般都是先给小孩起个不起眼的乳名来应付阎王爷的勾魂索命。

  乳名基本上就两个来源,贱名或出生顺序,前者的意思贱名好养活,比如说汉武帝的小名就是彘,彘是猪的别称,什么武大郎、武二郎、杨三郎、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则是后者的模板。

  等到孩子不那么容易夭折后才能获得真名,一般都是长到六岁,最迟不能超过十二岁,俗规十二岁的男孩一定要载入宗谱,十二岁至婚前死亡的,则会在宗谱上注明“夭折”。

  在封建时代,将新生代写入家谱是一个很庄重的事情,隆重祭拜祖先后便在家庙、祠堂之类庄严肃穆的地方进行誊录。

  小门小户也就罢了,大型宗族可能每月都有不少人口降生,不少人口去世,家谱一般都是一年一小修,再规定若干年来一次大修。

  王家作为大夏勋贵中的执牛耳者,规矩自然是繁多,每年正月初一的早上除了拜祭祖先,第二件事情就是将虚岁满十的男丁记入族谱,记入族谱就得取大名,每一辈男丁取名字时都要严格遵照第一代定国公制定的辈分用字,而且只有三服以内的男丁才有资格,三服之外的男丁必须避讳,根据第一代定国公定下的辈分用字,这具早早就被汪嗣璁鸠占鹊巢的身体的辈分用字正是思,是思绪云骞的第一个字,他的曾二大爷王大铖,便宜爷爷,也就是当代定国公是为“光”字辈,他的便宜父亲和叔伯,则是明字辈,出自正大光明。

  因为不知道自己明天究竟会得到什么名字,王嗣璁的内心就像被小猫的爪子不停骚挠一般,这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最后索性就双腿盘坐进入修炼内功的入定状态,真气在经脉中循环了五六个周天后,王嗣璁睁开了双眼,是被更夫敲响的二更天梆子声唤醒的,脱离入定后他就跳下卧榻,走出拔步床,来到了东墙前。

  东墙上面有一组垂直排列的刻痕,最下面一道是王嗣璁在夏纪六百一十三年九月初二的乔迁日刻下的,上面那一道刻于十月初一,再上面一道刻于十一月初一,最上面一道刻于十二月初一,都是他的身高刻线,他会在每个月的初一这天昂首挺胸贴在墙壁上,然后用刀子擦着头发刻下一道与地面平行的痕迹,最后用尺子量一下。

  梆子声响起,就意味着此方大地的时间进入了夏纪六百一十四年正月初一,王嗣璁他满实岁九岁了,刻下新年的第一道身高痕迹后用尺子测量了一下,他得意的笑了起来。

  上辈子王嗣璁是各种意义上的坏人,但绝逼是个好父亲,对于每一个诞生自军警雌奴子宫的子嗣都关注备至,对他们的身心发育非常关心,人的身高体格发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七岁,此时间段的身高增幅对最终身高的影响为百分之五十,第二阶段是七到十二岁,此时间段的身高增幅对最终身高的影响为百分之三十,第三阶段是青春期,青春期结束后骨垢线就会闭合,再无法长高,此时间段的身高增幅对最终身高的影响为百分之二十。

  王嗣璁将上辈子的育儿经悉数用在了这辈子的自己身上,以挑食偏食的方式让便宜母亲将他的饮食改成了以肉、蛋、黄豆制品为主的蛋白质而非米面之类的碳水化合物,也是定国公府家大业大,能让他这么的奢侈,在生产力匮乏的封建农业时代,王嗣璁当下的饮食结构是小地主之家都无法支撑的。

  去年整一年,王嗣璁长高了约三寸半,差不多就是8.5厘米,四舍五入一下,他现在身高是1.44米,这个身高哪怕是放在他上辈子生活的世界中的九岁男童中也属于高的范畴,在这个异时空炎黄大地上,放在九岁的男孩群体中完全就是鹤立鸡群,体格的增强让王嗣璁明显感受到自己比去年正月初一时候的自己又强了!

  外功与内功,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便是王嗣璁这辈子的练武信条,拜上辈子的经历所赐他非常明白体格在搏击领域的意义,格斗比赛都是按体重来分级,一旦体重差超过百分之十,瘦弱一方就很难赢了,身大力不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天空刚亮出鱼肚白,便宜父亲王明行罕见的来到了王嗣璁所在的秋爽斋,领着他去了王家的祠堂。

  经过一番复杂的拜祭先祖仪式后,就来到了家督给王家新鲜血液命名的环节了,长门的孙子末门的爷,王家大字辈的老么比当今家督大不了几岁,跟小妾生的第五子也到了虚岁十岁,是第一个受名的,王嗣璁从便宜爷爷的眼中读出了一丝尴尬,自己要叫这个跟自己大孙子一样年纪的娃娃一声堂弟,接下来是跟家督平辈的兄弟的几个男娃,都是明字辈,最后就轮到了王家思字辈的男丁了,由于王嗣璁年岁最大,便第一个得名。

  便宜爷爷啥名字给自己起不好,非要用王思聪这个名字,就让王嗣璁不由在心底慨然自己怎么就和小目标的儿子的同名了呢?

  对于经历过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Z世代来说王思聪显然不会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多次获得中国首富名头的小目标独生子,校长的大名和事迹可是在网络上经久不衰。

  王嗣璁和王思聪,这两个名字的汉语拼音都是WANGSICONG,区别仅在于第二个字的声调,嗣和思则分别是第四声和第一声。

  心底一片懵逼但面色如常的王嗣璁就学着前面几个同龄长辈,对着身为家督的便宜爷爷说道:“谢家督授名。”

  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孙子,王光义就对得名王思聪的王嗣璁多说了一番话:

  “汝既然上了族谱,也就算半个大人,以后就不能叫你大郎了,勉之勉之!”

  给所有三服亲以内,虚岁满十的男性子弟取完名字后,当代定国公就以族长之名,领着王家的嫡系男丁开始第二轮拜祭来,王家作为天子之下第二家,宗族祠堂那个气派,不像普通人家的祠堂,就是一张供桌。

  每一个资格被摆放进入宗族祠堂的祖先都有自己的神龛,里面立着一个半米高的铜胎鎏金神主牌,除了这块记载名讳,生卒年,官位等基础信息的神主牌,神龛后面还挂着一张全身坐像供后人瞻仰,画像无一例外应用了又鹏画派的技巧,画中人就像活着一般,随时都能从画卷中的座椅起身,然后走出来。

  万绿丛中一点红,在诸多祖宗的画像有一副非常的特别,因为画中的主角是一名女子,正是王家历代家主中唯一的女性,王苏檀。

  王嗣璁对王苏檀最初的认知源自于六零九年时便宜父母关于科举考试的那一番谈话,便宜母亲这般说过:“这新科状元华嫦箐再厉害也比不得咱们王家的二代祖,薨逝后被她的学生庆仁宗追封为荆文王,千年以降,独一无二的文王呀!”

  能被朝廷追封为王爵的人不可能不被记录于正史之中,而且便宜母亲还点出了追封王苏檀的皇帝是庆朝的仁宗,按图索骥还不简单,更别说郜慧彤早早就被王嗣璁准备了所有的正史,早在六零八年时候王嗣璁就已经将正史看完了,只是没有想到庆书列传第一的主角竟然是自己的祖先。

  唯一的缺憾就是无法目睹家族二代目的容貌,如今,王嗣璁的这个遗憾就弥补上了。

  屌丝乃是王嗣璁的底色,网文这种廉价的娱乐手段也是王嗣璁上辈子的最爱之一,别看他读了那么多爽文,但也没有见过哪个作者敢这么去编王苏檀的人生轨迹,王苏檀拿的可不是什么大女主的剧本而是男二的剧本,人生轨迹之夸张光从她在虞朝为庆朝所编撰史书中占据的篇章就能窥得一二。

  《庆书·列传第八·王苏檀·上》、《庆书·列传第九·王苏檀·中》与《庆书·列传第十·王苏檀·下》,便是王苏檀所在的篇章,庆朝在二百七十九载的国祚中出了很多能力不俗的将相,但有资格被单独列传者不过七人,这七人中只有王苏檀一人独占三卷,余下六位都是一卷篇幅,而列传的前七卷记载的都是后妃、宗室与公主这群皇亲国戚的事迹,不仅是卷数,字数也是重要比对环节,纵览《庆书》,在人物传记这一块只有太祖本纪、太宗本纪和仁宗本纪在字数上多于王苏檀的列传,这三位皇帝正是庆朝诸帝中功绩与品德排序最靠前的,可以说王苏檀就是《庆书》列传部分的外姓第一人,

  科举在庆朝之前乃是男性的自留地,打破这座藩篱的正是王嗣璁的这位女王祖宗,今日在祠堂被家督赐名时他终于看到了王苏檀的画像,就明白家族的二代目为何能通过仅穿男装与换上男性发型这等拙劣方式便骗过一众考官甚至连庆太祖都差点着了她的道。

  姬圈大佬这个词简直就是给荆国女王量身定做的,换上男装则是帅得让女人疯狂,穿上女装则会美的让男人疯狂,这种雌雄莫辨,男女通杀的属性,搜遍整个脑海王嗣璁发现也就天海佑希这个T0档次的姬圈天菜能与其一战。

  纪传体的开头都是传主的个人信息,第二段记录了王苏檀的科举过程以及被庆太祖发现她女扮男装的过程,庆太祖是在科举考试的最后时刻才辨别出了王苏檀的性别,差点就让她蒙混过关了,不过太祖爷并没有马上点破而是站在边上看起了她写的策论,内容非常合乎他的胃口,收卷后就在金銮殿上对着王苏檀道尔可知欺君乃是重罪,可庆太祖的语气和遣词根本不像是居高临下的喝问,这就给了王苏檀自我辩解的机会,几个呼吸间脑海中就生成了一篇让女性可以进入科举与男性一争高下的千古名篇——《谏摒女书》。

  《谏摒女书》是后来王苏檀给这次急中生智而作文章所取的名字,作为传记的第三段,该文章立意高远,始终围绕“大一统”这个核心,文章先是列举了庆朝之前大一统王朝女性将相的案例,说明女子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然后从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点出女性人才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使得庆太祖频频颔首,最终不顾周边官员所言“惑乱阴阳,盗名欺君”的死罪罪名,点了时年不过十七岁三个月零八天的王苏檀为状元。

  王苏檀被庆太祖点为状元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晋朝覆灭后庆朝不是马上就续上去的,天下陷入了军阀割据的状态,当时的庆太祖还没有称帝而是自封为庆王,第一次开科取士也不是那么的正规,仅有他占据的庆州一带的士子前去参加,庆朝作为结束了晋灭之后军阀混战的大一统王朝,王政时期的科举自然就成为了毫无争议的正统科举,王苏檀就成了科举历史上第一个女进士兼第一个女状元,而且还是年岁最轻的状元!

  庆太祖既是允许女性参与科举但也制定了种种限制,年龄和婚嫁就是他点了王苏檀为状元后定下的,王苏檀也是运气好,招的赘婿宁易乃是从小长大玩耍的青梅竹马,宁易并没有赘婿这重最受社会鄙视的身份而自怨自艾,反而持家有道让夫人可以没有任何顾忌在仕途上发展,王苏檀经历太祖、太宗、德宗、真宗、仁宗这五位庆朝天子。

  在庆朝的文官制度中以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最为尊贵,是宰相的同义词,合称“宰执”,俗称四大头,但最尊贵当属同平章事,四大头从低到高王苏檀都当过,她还给德宗、真宗、仁宗当过讲读,也就是老师。

  庆朝的国号源自于庆太祖起家的顺庆府,顺庆府在后世重庆的辖区内,可见庆朝是一个以巴蜀作为根据地最终统一天下的大一统王朝,巴蜀之地的食盐多是井盐,王苏檀的仕途就始于江阳盐仓监,江阳是自贡的古称,号称为西南盐都,王苏檀上任后通过以工代账、以工代税的方式,发动灶民盐丁大规模修理仓库,建造大盐仓,扩大仓储, 短短几个月下来,江阳一带就建起了近百座盐仓。

  同时,王苏檀还简化了收购程序,在很短的时间内让盐库收储量翻了数倍,盐在封建时代是硬通货,等同于工业时代的印钞机,使得庆国的财政收入直线上升,六载后王苏檀高升,继任官员萧规曹随,丰厚的盐税有力支撑了庆朝的统一战争。

  王苏檀有个小她十五岁的幼弟王苏榆,在封建时代不管女性多么出色,只要有男丁在就是男丁当家,但幼弟却是在该死的年龄挂掉了,他打小就体弱多病,而且对于姐姐有着强烈的嫉妒心,为什么家里人都围绕着她转,我才是王家的继承人才对,这种扭曲的心灵作用于身体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弱,终于在及冠前夕死掉了,关键是没有结婚。

  一世祖王弥老来得子,就这一个儿子,再不争气也是儿子呀,丧子之痛让他短时间内白了头,意识到这就是命,在给儿子举办完丧礼后以王家族长的身份在祠堂中公布了一个决定,让王苏檀在他百年后担任王家掌舵人,王苏檀的两个叔叔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因为王家的命运如今就寄托在大侄女王苏檀身上了。

  王苏檀是庆朝历史上第一个将四大宰执都做了一边的文官,王苏檀能被点为状元文笔自然也是一等一,尤其是在散文这一块,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可以说她的散文作品到了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改一个字都不行的程度,是庆朝前期文风的引领者。

  关键王苏檀与宁易二人的后代也争气,他们的长子王曦与长孙王羡都高中状元,还都和母亲与奶奶一般做到了四入头,后人是这么评价当时的王家:三世状元一门宰相,五朝元老三代帝师。

  庆朝给王苏檀的谥号也是历史独一份,单一个“文”,要知道此方世界的谥号规则是君主用单谥臣子用双谥,更别说王苏檀薨后当时的庆朝皇帝仁宗还追封老师为荆王,根据封建时代用谥号和官爵来敬称先贤的传统,什么曾文正,什么杜工部啦,王家后人对王苏檀的称谓便是荆文王,应了“小说需要逻辑但现实不需要”这句话,待她百年之后王家子嗣将其各作品收集,编为了《荆文王集》。

  在另一个时空的炎黄大地,得单一个“文”谥号的封建时代官员就一个,乃北宋的王安石。

  只是王苏檀入仕的时候庆朝已经有了大体框架,彼时庆太祖已经称王七年,跟随他起兵的一干人等都占据了重要职务,所以就算是状元也得从基层干起,王苏檀本人是长于内政,庆朝又奉行无军功不授爵,她就与开国勋贵失之交臂,她的后人要等到八九百年的两夏才能混成从龙功臣。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前几年的女状元华嫦箐因为王苏檀千百年前的一篇《谏摒女书》得了参与科举的机会,只是她那时还太年轻,才二十三岁,殊不知所有命运的馈赠,背后都暗自标好了价格,在这个同人文中,华嫦箐所要支付的代价就是成为王嗣璁的鸡吧套子!

  科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隋唐时期的科举与两宋不同,两宋又与明清不同,此时空科举的脉络就隐藏在了历朝历代所编纂正史的选举志或职官志中。

  此方世界的第一次科举可以追溯到魏世祖章皇帝曹爽那里,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王嗣璁有一种要笑死的冲动,当然了,此曹爽非彼曹爽,彼曹爽可是蠢得被司马懿骗得团团转,五千余人因为和他有关联而丢了性命,这已经不是死一户口本了。

  此曹爽则厉害多了,将父亲传给他的势力从一隅割据政权带成了大一统皇朝,名为继承实为开创,正是依靠这份一统天下的威望他才能推行科举这种挖世家大族根基的选拔制度。

  饶是身为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曹爽在推行科举制度的过程中也是磕磕绊绊,毕竟世家大族在他统一天下的过程出了大力和死力,同时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曹爽也知道步子大了会扯到蛋这个理,故在科举实行的过程中妥协了很多,具体的妥协措施都在郑朝给魏朝所修编的《魏书·职官志》记着,比如没有资格考试,想要参加科举必须要得到权贵的推荐,考卷也不会糊名和誊写以至于考官能看到考生的个人信息,同时录取人数也很少,就拿在曹爽在位第十年所进行的首次科举为例,仅仅取了五名门阀出身的进士,而且举办的频次也很低,在第一次科举后的二百一十七年间只进行了十三科,其中三次还是在魏世祖时期。

  以后世,尤其是两夏的眼光来看待魏朝的科举,无疑是弊端重重,进士名额基本上都都权贵子弟所垄断,但不管怎么说都开了考试授官的先河,更别说魏世祖在后面两次科举中点了七名寒门举子为进士,并破格擢升使其掌机要,一举打破了士族门阀凭借血缘关系垄断官场的局面,这些没有什么后台可言的寒门进士也明白自己能在朝堂之上与门阀出身的官僚扳手腕完全就是因为皇帝的信任,世祖以降的魏朝诸帝也是看到了科举的好处,故后十次科举都至少有一名寒门子弟能鱼跃龙门。

  国祚二百五十六年的干朝在科举领域的贡献不仅是糊名,科举三年一考就是在郑朝成了定制,郑朝的科举考生也由门阀推荐变成了官学和州县荐送,取士数量也能稳定在二十到三十之间,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对于官场的垄断。

  干之后的晋为了进一步打击豪贵在科举方面又有三大创举,第一是为誊写,此招一出可谓是彻底断了考官通过字迹判断考生身份的路子,第二是为恩科,所谓恩科就是晋朝皇帝会在他登基的第二年会加一次科举,如果那一年是科举年,就是恩科并行,录取人数会增加一倍,差不多能有一百人,第三就是增加了名为举人试的资格考,使科举变成了举人,进士的两级考试,论卷豪贵子弟肯定不是寒门子弟的对手。

  庆朝统一天下后又给科举增加了秀才级别的选拔考试,至此,秀才,举人,进士的三级制度彻底完善,后面的虞、宁和两夏都是萧规曹随,至多在时间上做一些修改。

  祭祖,正是封建宗族用来凝聚人心的套路,转生六年来的种种经历让王嗣璁愈发意识到宗族的宗教属性,封建时代的人不是对于传宗接代痴迷,而是对于香火供奉痴迷,认为人死后有灵,有后人祭祀便是灵魂不灭,没了祭祀就会魂飞魄散,所以没有儿子的男人不是过继同宗子嗣便是收养别人家的孩子,为的就是死后有人给他逢年过节烧纸上香。

  王家则是将列祖列宗中的优秀分子的灵位放置于宗族祠堂之中,只要家族不灭每年都会受到丰厚的供奉,以此激励王家子嗣好好为家族的霸业添砖加瓦,昔年王家在前夏崩溃时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将祠堂中的祖宗灵位和画像打包带走,有祠堂的地方就是家,而不是带走什么金银细软。

  人类的抱团程度与生产力的发达呈反比,越是低下就越是抱团,封建时代是宗族,工业时代是家庭,到了信息时代就是彻彻底底的原子化个人了,王家五服以内的男丁加起来有一千多人,他们都接受过完整的文武教育,相较于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来各个都是了不得的人才,他们在王嗣璁所创造的千秋帝业中出力很多,王嗣璁也给了他们相应的回报。

  跟着大家将年初一各种繁文缛节的仪式做完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后,王嗣璁发现天都要黑了,除了每月初一,十一和二十一这三天的朝廷法定节假日,像春节、上元节、清明节、重阳节、冬至这些重要节日都是朝野默认的休息日,正月初一到十五就是一年中时间最长的假日。

  心中的紧迫感让王嗣璁根本无法放松,对仆人下了不要打扰自己的命令后就跳上了卧床,盘腿打坐运起内功来,王家确实在六百多年的时光中收集了无数的武功秘籍,不夸张说其中八成是对于高阶武者没有什么价值的大路货,剩下的两成中,八成是二流,一流和顶流的加起来有两成,至于武经阁中为何收藏了那么多低阶功法,原因就是充数,就像王嗣璁上辈子经常逛的点娘,有价值的网文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充数的。

  同样这么做的还有另外三个国公家族,原文中有这么一段:江寒青叹了一口气,放弃了猜测对方武功来历的想法。

  数百年来江家收集了天下无数的武功秘笈,江寒青从小就刻苦钻研各门派的武功,对于天下武学自认为是知道个十之八九,可是今天就偏偏碰到了这剩下的十之一二。

  四大国公的底蕴可不是小门小户能比拟的,更别说在其上的天家夏氏了,据家族内部高级成员说,皇城里面武功高深莫测的太监一抓一大把,这群不男不女的怪物因为没有子嗣后代,对于皇帝可是忠心耿耿,很难收买,以至于家族在宫城里面一直没有什么眼线,不像是在外朝,一半官员都是王家的门生故吏。

  对王家真正有价值的武功法门不过一百零八门,上合天罡下乎地煞,但王嗣璁知道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功法而不是公认最厉害的功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在武功秘籍被半垄断的此炎黄大地,除非天赋凛然者自行领悟了膈膜呼吸法,绝大多数武者都是遇到什么武功秘籍就修炼什么武功秘籍,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拜入宗门后修行宗门已有的功法,王嗣璁这辈子的便宜母亲郜慧彤就是如此。

  这就造成了一件令不少武者意难平的情况,自己修炼的功法未必是自己喜欢的或是适合自己的。

  黄帝内经作为此方炎黄大地上最初的内功心法,最大的特性就是普适性,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特点,只要是华夏三祖的后人都能修炼,什么经脉都涉及到,但上限非常的低,作为武者启蒙功法就两个作用,一个是练出气感,学会隔膜式呼吸,第二个就是熟悉内力再经脉中的流转。

  高深莫测的顶级武功秘籍,也不意味着修炼者就一定能练到总纲部分提及的最高境界,很简单的道理,同样的都是经历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高中教育,用的都是同样的教材,甚至于坐在同一间教室,听得是同一个老师的讲解,怎么就有人高考就能考上TOP2,有的人连最低录取线都没有达到,个人天份也很重要。

  可也不是说武者没有天份就无法修炼到高深境界,中人之姿的武者其实是可以通过堆砌资源的方式来提升,比如说名师、比如说药浴、比如说丹药,但堆资源只能摸到下限,而且需要武者有着强大的执行力,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像很多大城市中天分不高的学生,通过补课什么的,985考不上但211拼一把还是有可能的。

  上辈子王嗣璁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在湘地躲风头的时候遇上了贵人,习得了最适合他修炼的八极和通臂之类的刚猛霸道的外功,上辈子的经历让他这辈子的武道肯定走得依旧是刚猛路线,甚至于在修炼出了内力后他还偷偷在卧房中来了几套八极拳和通臂拳,发现在内力的加持下自己的反应和敏捷直逼自己上辈子时的三十岁状态,仅仅在力道上有所不如,但王嗣璁相信随着年岁和内力的增长,超越自己上辈子巅峰的日子不远了。

  因为怕死的缘故他从一百零八部秘籍中选了以抗击打能力而着称的一门横练功夫:金钟罩。

  是的,在这个异时空的炎黄大地上是有佛道两派的,因为原文提到过:“寒正天在旁边被他笑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的话怎么会让他觉得如此好笑。”,金刚是典型的佛教术语,就证明这方大地上有佛教,道教也有提及,见江寒青师父王明思的第一次出场:“他的背上斜插着一柄剑鞘都已经锈迹斑斑的长剑,也不知道是找那个驱鬼道士偷来的。”

  佛道两派功夫在两个炎黄世界一样,都是显学,佛道两派的最强宗门依旧是少林和武当。

  金钟罩、铁布衫、十三太保之类的横练功夫在王嗣璁上辈子生活的世界也存在,传武各门各派都有抗击打的东西,基本原理都一个样,通过不断熬打身体的特定部位,让骨骼、肌肉密度增大,以增强抗击打能力,王嗣璁上辈子因为精通八极和通臂,少不得对小臂进行熬打,体检的时候拍X光,两条小臂骨头雪白,X光都几乎过不去,他跟人打架一胳膊砸过去对方不是腿断就是胳膊折。

  熬打其实是一种性价比很低的修炼法门,毕竟这玩意一段时间不练,功夫也是会掉的,就跟肌肉不锻炼一段时间,强度就下降一样,所以武者想保持抗击打能力,那得天天坚持用外力来熬打身体自己,在这个拥有内力的异时空炎黄就不一样了,可以通过内力运转的方式让身体获得熬打才能得到的防御力.

  这个世界的内力还是讲究基本法的,横练之类的功夫绝对不会出现影视作品中那般夸张的效果,比如龙虎门中的金钟罩,王嗣璁也想挥动双节棍后打出一个若隐若现的金钟罩防御壁来,帅的一比。

  但是金钟罩的总纲说了在内力的加持下身体可以获得超出普通人的抗击打能力,比如头部,腹部,肋骨,裆部等薄弱部分,经得起常人甚至武者的拳打脚踢,当把内力运转到极致后对于冷兵器的劈砍与捅刺也有不俗的抵抗能力:刀砍一道白印,枪刺一个白点。

  横练功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调用贯通全身的十二正经和八大奇经,原因很简单,拳法用到的经脉是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阴心经和太阳小肠经,这六条手经,具体用到哪些经络要看拳法的特质,用到名字中带阳的经络的拳法多是刚猛短促,用到名字中带阴的经络多是阴柔绵长见长,腿法或是轻功也是类似的套路,会用到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少阴肾经和太阳膀胱经,这六条足经。

  三百六十度无死角防御,是横练功夫最大的特点,周身无死角,意味着需要全身上下二十条经脉的配合,任脉位于正前胸、督脉立于脊椎中,任督二脉都延伸到天灵盖。

  十二经络分属于十二脏腑。

  所谓十二脏腑,即五脏六腑再加上心脏的外膜——心包,十二正经中的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则分布在外侧面,这些经络正好覆盖人体表面,一条经脉修炼不精就意味着这条经脉所分布的躯体防御力不够,金钟罩的最高层级无漏金身,就是将十二正经和八大奇经修炼到了极致,唯一的弱点就是没有经络通过的双眼和下阴,但金钟罩的最高境界就是那缩阳入腹。

  人性的幽暗是没有止境的,佛门讲究六根清净,但王嗣璁偏偏不是沙门中人,他居然琢磨出了将缩阳入腹反转的用法,可是没少将缩入小腹内的阳具化为肉箭,一下子射进牝奴的蜜穴中。

  王嗣璁上辈子也是混点娘的,滚开的极道流非常合他口味,他也想获得武功修改器,来个一步登天,成为路胜兽,什么牛鬼蛇神,一双铁拳砸下去,全都清静了,这样就不用一步一个脚印去修炼了。

  家族势力还给王嗣璁在修行武道时找了多对一的家教,都是金钟罩修行有成的罗汉堂高僧,罗汉堂是少林寺中?

  负责传授和练习少林武术的部门,?

  昔年达摩师祖来炎黄时只带了十三么绝技,后来经过罗汉堂一代代高僧的创新,才有了闻名天下的七十二绝技。

  金钟罩是俗称,正式名字是金刚不坏体神功,属于七十二绝技中的内功范畴,七十二绝技中专门的内功心法并不多,除了金刚不坏体神功,还有阿罗汉神功、降龙伏虎功、心意气混元功、菩提心法、达摩闭息功,以及知名度最高的易筋经。

  古人只是见识少而不是傻,早就想到了武功秘籍外泄的可能,除了大路货的武林秘籍,高端秘籍里面都是专业术语一大堆,没有本门派高级武者的指点,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义,就拿斩赤龙来说,普通人看到这三个一定很懵逼,下意识的会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斩杀一掉红色的龙,在道家武功体系中斩赤龙指的是断绝月经,是道家女子的修炼法门,以断经留体,达到还精补脑的效果。

  这还是文字,如果是图,问题就更大了,封建时代可没有记录影像的设备,招式的图像一般都是完成形态,招式与招式之间的承接转让要是没有专业人士来提点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可能就会出现差之毫厘却谬以千里的窘境,甚至于走火入魔。

  王家通过邀请各大门派高手来府中教授家族子弟武功的方式结交了很多非官面上的江湖势力,这些个门派得了王家的资财支持自然是跟王家关系不错,毕竟谁会和真金白银过不去呢?

  有了几位罗汉堂大和尚的教导,王嗣璁的金钟罩的修行可谓是一日千里,更别说他晚上一个人时还会利用前世的知识体系对大和尚们的经验进行分析,而不是盲从对方的讲解。

  在以后的日子里,金钟罩这门源自佛门的顶级横练功夫可是救了王嗣璁不少次,更别提他还喜欢在衣服下面穿一件锁子甲,才不会出现原文主角江寒青他二叔江浩天被圣母宫宫主一爪掏心而死的情况,若是上了战场他还会再搭配上两层铠甲,除非被抛石机丢出的石头或是床弩射出的矛矢直接命中,很难会被敌方的杂兵砍死、刺死或射死。

  超强的肉体防御力与重生后无所畏惧的心态,让王嗣璁养成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念,猪突战术,就是他的最爱,在混迹西域的二十年间,竟被蛮族和炎黄一致认为是土喇第一巴鲁图。

  (主角的名字定下了,武功终极形态就是星爷所出演的电影鹿鼎记中鳌拜的样子,刀枪不入,力大无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